高中毕业,不幸被录到计算机专业,不知这专业如何?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专科高校在线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12年高中毕业,不幸被录到计算机专业,不知这专业如何?
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七、八个专业。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是各院校计算机系招生的主要专业
在2002年之前,中国经历着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普及的大潮,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大量设置计算机课程,从教育上普及计算机;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争相引入计算机人才,开拓自己的“现代化办公”时代。同时,计算机市场的销售也全面飙红,无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这里轻松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随着计算机专业的遍地开花和市场人才的迅速增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大好局面被打破,就业非但不再有挑有拣,很多学生还被用人单位挑挑拣拣。计算机专业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相近专业间相互挤占就业岗位,就业空间逐渐“缩水”。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红牌警告专业是连续三年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的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从长期市场来看,对计算机专业的总体需求量还是存在的。很多专业人才非常受到市场青睐,如软件开发方面,缺口很大,薪金亦不菲。现在还分离出了新兴的“软件工程”专业,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学费也较贵。而硬件维护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本科生常常被一些技术比较出众而身价又比较低的职校生抢夺“饭碗”。
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红牌警告专业是连续三年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的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从长期市场来看,对计算机专业的总体需求量还是存在的。很多专业人才非常受到市场青睐,如软件开发方面,缺口很大,薪金亦不菲。现在还分离出了新兴的“软件工程”专业,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学费也较贵。而硬件维护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本科生常常被一些技术比较出众而身价又比较低的职校生抢夺“饭碗”。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红牌警告专业是连续三年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的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从长期市场来看,对计算机专业的总体需求量还是存在的。很多专业人才非常受到市场青睐,如软件开发方面,缺口很大,薪金亦不菲。现在还分离出了新兴的“软件工程”专业,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学费也较贵。而硬件维护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本科生常常被一些技术比较出众而身价又比较低的职校生抢夺“饭碗”。
在二本以下分数段(含二本)的考生,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一是要扬兴趣爱好之长,避学科劣势之短。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想要学好这个专业,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和外语基础。在报考计算机专业时,考虑清楚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二是在此数段中分数较高的考生,一定要发挥分数和学科的优势,选择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相符合的院校;低分段的考生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历年录取分数综合选择。
专科高校在线
工商管理专业是“鸡肋”还是“机会”
提起工商管理,不少毕业生的感觉是这个专业涉猎的内容又广又杂,学习的各种理论苦于落不到实地,求职时非常尴尬。即便如此,一些立志要做管理人才的考生依然对这个专业热情不减。然而,一方面是报考走俏,一方面却是就业艰难。学管理到底是“鸡肋”还是“机会”?考生怎样把“鸡肋”变成“机会”呢? ‘专业解析’ 工商管理大类包括很多专业 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大类,这个大类所包含的专业很多,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劳动关系等。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也称工商企业管理或者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的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主要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各部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 ‘专业与就业’ 主要就业领域有哪些 工商管理最近几年是很多考生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尤其受到广大文科生的追捧。有些人认为学管理毕业以后就是坐在办公室当白领,或当企业管理者。还有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一个错误观念,以为学管理不需要技术含量,是人都能学,以至于很多没什么特别爱好、没有突出特长、害怕学习工科专业的考生实在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就选择了管理。 那么,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呢?在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区间连续三年处在B-至B+阶段。据麦可思公司《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高职高专的工商管理专业被列为“红牌警告”专业,也是连续三届就业难的高职专业之一。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跨专业就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各级政府、企业的管理部门;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四是在国内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国外学校深造学习。 克服“短板”实现就业 很多考生在填报工商管理专业时有顾虑,认为本科毕业没有社会经验,学的都是管理理论,用人单位会提供管理岗位给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吗?当然,本科毕业生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想直接进入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是不太现实的,缺乏实践的历练也是毕业生求职时最大的“短板”。 其实,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很多领域里选择工作,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方向。在校期间,不要只学一个学科,可以再选修一个工科或技术性学科,如学习计算机、法学、外贸、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或有选择地向某一专业领域倾斜,形成“工商管理+某某专业”的知识结构。只要学得“精”和“专”,不愁没有好发展。 另外,抱着一毕业就能进企业当管理人员的想法也是很不现实的。因为卓越的管理能力是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来自一线的实践支撑,实践能力是从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中积累起来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多接触社会和企业,利用寒暑假和更多的业余时间,到企业去锻炼,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积累从业经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克服“短板”,这样在求职时才会具有竞争力,也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走上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报考指南’ 开设院校多 先定位再选择 目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非常多,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和专科院校中均有开设。因此,想要报考这一专业的考生可选择的空间很大。 首选当然是实力强劲的名牌高校,如北京大学[微博]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微博]大学[微博]经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微博]、南开大学[微博]、复旦大学[微博]、中山大学[微博]、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等,这些著名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整体实力都非常强劲。 各省的财经院校也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工商管理学科基础,如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微博]工商管理学院等,但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也相对较高。 另外,一些本科二批、三批的院校也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如河北联合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 填报志愿时,考生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和自己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选择大类看好专业方向 考生家长[微博]从近几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二是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入学后再根据考生的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专业方向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劳动关系等。 各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不同,在工商管理大类中招生的专业也不同。例如,北京大学按照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分为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三个专业方向。新生入学后,统一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英语和数学强化训练,二年级第一学期末根据学生志愿和学习状况再分专业。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则包括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等5个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微博]工商管理类(本科)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共5个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微博]本科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专业,新生进校一年半后开始分专业学习,专业选择的原则基本是自愿与学院协调相结合,需要考虑学生在校前一年半的学习成绩。 这里提醒考生、家长注意的是,即使是按大类招生,各院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和专业方向也是不同的。同一大类,细分后有些是学财务管理,有些是学会计、金融,有些是学市场营销,很多院校的大类中包含3个、5个甚至更多的专业方向。仅上面列举的4所院校的工商管理类就涉及了近10个专业。因此,考生要根据各校招生章程,结合自己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有目的地进行选择。
浙江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如何?
专科高校在线(https://www.huaguedu-j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浙江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如何?的相关内容。
【核心阅读】
冷:区区3人,是浙江大学哲学系今年本科毕业生的总量;
热:2010年,超过6万人报考中国美术学院,录取率不到3%;今年该校开放网上报名,报考人数约10万,再攀高峰。
招生的天气,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这边,艺术专业枝繁叶茂,日暖晴烟,好一派繁华盛景。那厢,哲学专业寒风瑟瑟,秋雨潇潇,更添几丝寒意。
大学专业的冷热温差,在选择日益自由的今天,加速扩大。冷门专业会一直冷下去,还是反冷为热;热门专业能否不减热度,还是虚热难除?冷与热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冷与热的反差,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出怎样的警示?
【冷】
“虽然只有3个人,却是哲学系的胜利!”浙江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董萍教授如是说。
今年,浙江大学5000多名本科毕业生中,出自哲学系的只有3人,仅为往年的1/10。一时间,哲学专业如秋风(微博)中的枯枝,寒意逼人。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议论纷纷。叹息者有之:哲学没有实际用场,已经不吃香了;质问者有之:是不是我们发展得太快,把哲学弄丢了;建议者有之:必须改变哲学身上的“弱势学科”烙印……
哲学,真的深陷困境了吗?
自主选专业,“哲学三巨头”留守
“他们都是志愿研究哲学的学生,没有任何‘被哲学’成分。”董萍介绍说,之前,浙大哲学系每年本科毕业生保持在30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因“服从分配”而被调剂到哲学系来的,这样的“拉郎配”往往导致学生不满,教学质量也不佳。
从2007年开始,浙大按人文、社科、理、工、信息、农、医等学部实行大类招生,一年多的通识教育后,人文学院学生可自主选择诸如新闻、历史、哲学等专业方向,其中3名学生申请了哲学系。
当时第一个报名哲学系的惠春寿同学说:“刚进大学时,并没有清晰的专业意向。在通识教育中修读哲学课时,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感兴趣,就坚定信念要读哲学。”
“哲学三巨头”从此成为学校论坛里形容他们的专有名词。毕业后,三巨头中,1人保送本校哲学系硕博连读,另2人被保送至其他高校就读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除2007年外,接下来四届的人数保持在10名左右,趋于稳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哲学系的招生现状。”董萍告诉记者,随着大学生择业观日趋功利化,以哲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学科被称为“冷门专业”,学生数量一直有限。
兴趣服从就业,选择哲学不容易
选择理想,还是选择出路?这个问题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困惑。
“本科出来工作不好找,读完研究生会好点。”浙大哲学系研一学生盛宁说,哲学系学生通常的发展路径是: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学,读研读博,最后进高校当老师,或者考进社科研究单位。
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规划建设综合性大学,新建哲学系,成为浙江第二所拥有哲学系的高校。第一批18名学生,多半是被调剂进来的,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大部分同学并不看好。
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系主任宋道发有些无奈:“哲学系本科生几乎没有直接对口岗位,只能和中文、新闻等专业‘抢饭碗’。”
相比较而言,工科生在就业上的优势更为明显。今年6月初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3.3%),最低的是法学(86.7%)。毕业半年后,工学毕业生的月收入达2953元,仅次于经济学。
“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读工科容易找工作。”家住杭州学军中学的李阿姨说,今年夏天填报志愿时,从小热爱哲学的儿子最终“听话”地报考了浙大的工科大类。
兴趣服从就业,学生和家长最终还是把“选票”投给金融、建筑等热门专业。董萍认为,功利主义的泛滥,影响了专业取向,专业的冷热现象愈演愈烈。
找准定位,哲学也能成“热门”
人们真的远离哲学,放弃哲学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喜欢的东西才能学得进去,用得出来。”温州籍哲学系学生李丰泽说,虽然家人在经商,但他们并没有强迫自己学习经管专业。而李丰泽恰恰是在研究中国现代哲学人物时,看到了他们身上“经世致用”的特点,激发自己经商的兴趣。
他介绍说,现在温州的很多家庭“富而好礼”,把刚满学龄的儿童送到学者南怀瑾创办的太湖大学堂去接受启蒙教育。
另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是,现在人文学科的许多研究生来自理工科专业,且生源相对充足,这和本科生源形成反差。在思想成熟、意志独立之后,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选择“仰望星空,审视内心”。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相辅相成,可以培育出更加优秀和全面的人才。
高校也在努力探索。南开大学在2009年开始探索哲学系的招生方式,举办哲学夏令营来消除中学生对哲学的认知误区,安排了一系列美学、逻辑学等深入浅出的讲座,让学生感受哲学智慧,感受哲学之美。
为了鼓励学生按照兴趣选专业,浙大计划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教学改革。浙大本科生院执行院长陈劲表示:“学校对文史哲、力学、地理地质学等专业进行保护,即使只有一个人选仍将开课。”
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目前专业冷热两重天的根源是行政治校,很多高校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一些热门专业并非能够在就业上真‘热’。一哄而上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千校一面,导致就业结构失衡,或者一味扩大学科建设,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不过关,使得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校还是应找准自身定位,各有侧重,这样才能把哲学等基础学科建成独一无二的‘热门’。”
【热】
“2010年,计划招生1600人,报考人数却超过6万,录取率不到3%,报名艺考要理性。”谈起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艺考热”,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教授如此提醒考生。
艺考从2000年左右开始变“火”,在浙江,2007、2008年达到高峰。据了解,目前一些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已经趋于稳定,尽管如此,2011年,浙江省生源艺术类考生人数仍超过3万。
真有这么多人喜欢艺术吗?艺术行业需要这么多毕业生吗?
读艺术,三本分数念一本高校
中国美院的招生人员说起当年火热的招生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早在2004年,美院的考生人数就从往年的1万名左右,蹿升至4万多名。当时招生办工作人员原计划现场报名3天,结果,第一天结束时,所有的报名材料就被一扫而空。
在高校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蔡老师道出“玄机”:“兴趣之外,有些考生是把艺术专业考试当作高考跳板,拿着三本分数,来读一本学校。”
据了解,今年浙江工业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类一本分数线431分,普通考生则要581分。很多考生和家长看重的正是分差的“福利”。
王砚盟今年大三,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回忆当年的艺考经历,他说:“我英语成绩不好,肯定上不了二本,只能‘半路出家’学美术,最终考上了一本。”
“也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觉得设计类专业实用性强,好就业。”浙江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富强说,有名学生一定要读环艺设计,原因是家长听说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率连续三年100%,不愁找不到工作。
此外,当前一些电视选秀节目的热播,包括明星收入的一路走高,促使一些考生做起了明星梦,走上了艺考路。
在浙江工业大学开设播音主持课的彭远方教授表示,“考生之所以热衷于播音、表演等专业,一是主持人等职业顶着耀眼的光环,光鲜亮丽;二是它不像美术、音乐等纯艺术专业需要深厚的专业基础,‘跳一跳,够得着’。”
找工作,不少艺术专业被亮红牌
对于艺术考生而言,参加各种“速成培训班”已经成为通行法则,“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但是,培训’出来的学生难获高分。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主持人,看重的是潜质,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彭远方说,即使考生蒙混过关,但由于基础薄弱,毕业时专业能力上还是很难过关,反而会影响长期发展。
这种盲目报考、学而不精的情况,在其他艺术类专业上也表现明显。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动画专业名列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之一。受调查企业表示,动漫产业人才缺口很大,可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上往往不能胜任。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这两个“看上去很美”的专业,近年来都供大于求。
“刚开始,我们班每个人都怀着做音乐的理想去找工作,结果四处碰壁。”毕业于杭州一家职业学院音乐系的小张说,找了四五个月工作都没有结果,她只好放弃了音乐梦,到一家公司做文秘。
由于艺术类专业收费平均比其他专业高一倍,一些院校为了创收盲目扩招,师资等教学资源跟不上,培养过程“偷工减料”,也在另一方面促成了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难。
“尤其是地方类、师范类等二类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过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彭远方说。
在艺术类专业大繁荣的表象下,某些艺术科系却表现“冷门”,引发另一种思考。今年中国美院报名设计类考生人数20000多人,而国画系的考生只有100多人。“由于国画、雕刻等传统纯艺术的专业基础要求高、就业方向单一,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如何破解纯艺术的招生困境,是专业的招生困境,是专业艺术院校必须正视的。”
以上就是专科高校在线为大家带来的高中毕业,不幸被录到计算机专业,不知这专业如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高校在线:
www.huaguedu-j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