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为什么说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容易找工作?相关的问题,今天,专科高校在线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民办专科院校毕业只能进入民办本科院校?
1 如何做好志愿定位
填报志愿是一个选择过程。体现在志愿表上,是有层次、喜好、冷热等差异的。考生或家长在进行选择之前,首先应该确定一个最低目标,就是最基本的“定位”。一切选项都应该服从这个最低目标,而不应该与之产生冲突。
对不同考生而言,最低目标是不同的。有的家庭只想“有学上就行”,有的则认为“总得读个本科”。制订最低目标要考虑考生成绩、招生计划、兴趣爱好、经济条件等等,影响实现最低目标的因素则包括目标定位是否合理、选报志愿是否正确以及今年全省考生志愿流向是否符合一般规律等等。
确定最低目标如同登梯,可以一层一层往上走。例如将最低目标定为“上大学”,往上走则可以提升到“上本科”、“上本科重点”等;如果将最低目标定为“进入本科”,则可以依次往上设定“在南京读本科”、“在南京本科院校学热门专业”等等。在“哪一层阶梯”上确定考生的最低目标,就要依据上述条件。
做好志愿定位的要点:是选项服从最低目标,而不是最低目标服从选项。例如某考生510分,其最低目标定为“本科”。他既可以用“资格线”达线的身份选报本二院校,也可以等待其后的民办本科。但是该生又表示:民办不读。那岂不是自己和自己作对?能做的只有两点:一是将最低目标调高为“公办本科”,一是不放弃民办本科服从最低目标。
2 各批院校志愿如何选择
填报志愿和院校录取都是分批次进行的,有很多考生面临着选报什么批次院校的困惑。
例如在本一省控线上的考生,本一批次有望进入院校但无望选择专业;本二院校则有望同时满足院校和专业志愿,怎么选?再如达到本二省控线的考生,是从本二公办院校中不挑不拣地走呢,还是在本三选报一个心仪的院校?同样,在民办本科和公办专科之间,国际合作办学计划和公办计划之间,都会出现选什么的问题。
由于考生的价值取向各异,所以选择点不同。大致有几个方面应该考虑到:一是志愿的起点,即考生志愿定位或最低目标;二是上下批次院校志愿的承接;三是转向以扩大选择视野;四是在诸多选项中选择最合理的。
如何在各批院校中做选择,其实就是个承接问题。例如某考生成绩超本一、但志愿重心在本二,那么不妨将本一志愿稍调高些,能走掉不后悔,走不掉还有本二。如果考生的成绩在本二院校处于弱势、但志愿目标又较高,那就考虑本二和本三民办院校的选项。如果不选本三,则应该尽量在本二批次走掉,并降低志愿目标以求保险;如果看重本三,则可以调高本二。
需要提醒的是:往年有不少本三达线考生放弃民办本科,执意报考专一。其考虑是以较小的投资先行进入专一,然后通过“专转本”进入本科。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办本科报考率较低而公办专科火爆、投档线反超本科。但是今年江苏“专转本”政策调整,今后“专转本”只能转入民办独立学院。这一改变会不会对今年民办本科以及公办专科的报考态势产生微妙影响,现在还未可知。但是放弃民办本科指望“专转本”的考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3 要不要选报民办本科
要不要选报民办本科?这还得回到考生的定位上去看。如果考生的最低目标是“上本科”,那应该知道本科计划包含民办本科。有的考生定位是读本科,但是非南京院校不读、非公办本科不读,其实是自相矛盾。很多人关注今年有多少所院校、招多少人、高考录取率是多少,但是加上考生自己所设的限制,这些数字就变得虚了。假如非南京不读、非公办不读,那对该生而言就不是数百所院校招生、而只剩寥寥几所院校了,70%的录取率还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不少人放弃民办本科源于认识误差。他们纠缠在民办本科的文凭样式、写什么名字、内芯是什么颜色、到了人才市场上别人认不认等等,却忽视了民办本科也是国家正规办学单位,也是国家招生计划,在政策待遇上与公办本科院校享受同样政策等实质性问题。
我不否认在就业市场上由于用人单位的观念问题,有民办院校毕业生遭到拒绝或受到轻视,但那不是全部。有人受到轻视、也有人得到重用。民办本科毕业生没有政策性歧视,在工资标准、评晋职称等方面与公办本科生政策一致。
因此,为入学计、为争取本科学习机会计,只要不是经济条件原因,就不要轻易放弃民办本科。
4 选院校还是选专业
进“大门”还是进“小门”,这是很多考生面临的问题。化解这道难题有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是名牌院校,就选“大门”;如果不是名牌院校,就选专业(小门);如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则坚决选其行业背景和专业。
北京大学江苏招生组老师在南京做招生宣传时说:本科选院校,硕士选专业,博士选导师。清华大学招生老师也提示考生:报考研究型大学,可以淡化专业概念,因为学校实施的是通才教育。选择不是顶尖层次的院校,仍然可以采用此理念。1000多所招生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学术水平、师资队伍等差异,在层次上是有差别的,例如“211工程院校”、“973重点资助院校”、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高职院校等等,本身层次不同,而专业建设上的差异可能更大。
排名靠前的院校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是强势专业,而排名靠后、实力稍弱的院校也会有一流的专业。有的学校排名并不拔尖,但是它的某些专业是国内一流的,专业排名远远高于其院校排名。
考生要做的是获得这些院校的准确信息。还有一个考虑方向:本科后是深造还是就业。如果倾向于深造,应该倾向于研究型大学和有硕士点、博士点的学科;如果倾向就业,则应该更多关注学校的行业背景、就业基地和专业的应用性。
5 如何选报理想专业
考生对选报专业的兴趣应该是理性的兴趣,而不是表面的热情。曾经有不少考生表示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执意要报考,但是他们的数学、物理成绩不佳也没有学习动力,更不知道计算机专业要学哪些课程。说穿了,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实则是对电脑游戏的兴趣,是将电脑游戏当作计算机专业了。
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十分危险的。例如数学、物理不好,怎么能学好以数学、物理为核心课程的计算机专业呢?更常见的现象是家长包办孩子的专业志愿,结果很可能是孩子进入高校以后提不起专业兴趣,失去学习动力。
所谓“理性兴趣”是指考生在中学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高考选科、选报志愿基本吻合,而且也大致符合个人的发展愿景。此外,学科面比专业面宽,因此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宜宽不宜窄,在一个学科门类中,可以选报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
6 如何拉开志愿的梯度
平行志愿较之传统办法分享减少,但在选报时也要有风险意识。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拉开档次,形成梯度。
所谓“档次”是指院校在历年招生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差异。拉开档次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院校所处的地区,总体上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的高校投档线要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地区;二是学校的层次,重点高校会高于普通高校;三是历年院校招生实际录取线的差异。档次区分开了,也就形成了梯度。
问题在于很多家长和考生限定了报考的范围,致其志愿无法拉开档次,也难以形成梯度。例如,就地区而言,在大范围有东北、西北、西南、中南、东南、华北之分,在省内有苏南、苏北、苏中之分,但如果局限在南京,你怎么分?难道用江南江北来拉开档次不成?
还有的考生A、B、C志愿选报的都是同类院校,即使其往年录取分数线也仅仅在3-5分之间,在这样的同类院校中,又如何拉开档次形成梯度呢?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将选择面放宽,然后调整好上批院校与下批院校志愿的关系,确定好填报志愿的重心位置,用上述办法调整好志愿的档次和合理梯度,力争在重心位置上命中。
7 如何看待专业和职业
考生和家长们在填报高考专业志愿时,往往将专业等同于职业,自觉不自觉地用选择职业的眼光和尺度来选报专业,这是一大误区。
我国院校的专业设置早期源于前苏联,分类很细,职业特征明显;且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人才培养对应行业甚至岗位,计划色彩浓厚。
经过多年的专业调整与改造,目前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已经从过去的1000多个调整为250多个,专业特征体现为宽口径、厚基础,对应的不是一种职业或岗位,而是一个领域或一个界别,适应面大大放宽。打个比方说,现在高校的专业建设犹如做裱花蛋糕:不同蛋糕的底座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上面的裱花和内容。高校按大类、院系招生后,大类或院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都是“蛋糕的底座”,都是通用的、共通的;而到了二年级以后,则开始进行专业或专业方向教育,即开始“裱花”。
到那个时候,学生就可以选择带有行业或职业倾向的了。而由于已经有了2年的专业学习,对专业自身、行业背景也有了相应的感受和认识,选择起来就比现在理性了。
8 没考好要不要复读
对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来说,复读是很多人的选项之一。究竟要不要复读,我觉得要做具体分析。
有的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贯优异,只是在本次高考中因为伤病等意外原因严重失常,完全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他们要用复读重考来挽救失利。有的考生平时不甚用功,本次高考成绩在“临界点”上,或差点儿本科上线,或差点儿上公办,他们决意刻苦用功再考一次以突破“临界点”。
除了上述两类考生,很多的人是感到成绩不好、上不了理想学校或理想专业,不愿意去外地院校、不愿意读民办等原因选择复读再考,我觉得这部分考生面临风险。
如果选择复读,就要考虑复读的教育投入、学校选择、心理调适、时间成本等问题。首先,复读需要投入经费,目前高中落榜生复读一年的费用通常在万元以上,如果到外地县中还要“贵”;其次,选择复读学校,现在社会办学机构的高补班广告满天飞,实则鱼龙混杂,且多数不可信;第三,学生心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背上复读生的包袱极易导致心理紧张,家长也陪着心理疲劳;第四,复读要付出至少一年的时间成本,且很难看出一年后高考成绩能有多大提高。
还有一个“平台观念”:如果能够依据今年成绩进入大学学习,尽管可能不太理想,但毕竟是进入高等教育的平台;而如果选择复读,则仍然滞留在中学应试教育平台上。其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专科高校在线
为什么说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容易找工作?
专家称未来不少的大学将关停?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将会更容易倒闭
各大省市的大学数量是不是够用,和各地的人口数量是有关系的,如果人口出现增长的话,那就会让学校的入学名额紧张,变得不够用。
但人口出现负增长,没有那么多人的话,不光学习的名额完全不会紧张,甚至还会出现过剩的情况,从相关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口的情况,已经由正增长变成了负增长。
而且还出现了2022的出生人口,少于当年大学招生人数的总和,从官方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2021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人数是444.60万。
职业本科层次院校招生人数是4.14万,高职(专科)层次院校招生人数是552.58万(包含五年制高职院校转入专科招生的人数45.20万)。
这么来看的话,2021本科和专科层次院校的招生规模一共高达1001.32万,这可是比2022出生人口还多了40多万。
根据这一变化,专家预测称未来不少的大学将关停?如果人口的负增长情况是没有变化的,没有回到之前的增长变化,也就表示专家的相关预测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说其中影响更好的,无疑就是专科院校和民办高校,将会更容易出现倒闭的危机,好的大学自然是不愁生源的。
未来在院校的生源上面影响更大的是对于生源质量要求并没有那么高的专科院校和民办层次的院校。
当然了这是属于对于未来的一个预测,可是是几年后的情况,在短期内是不会出现变化的。
对于学生考大学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转变,学生在考大学的问题上是一定需要做好筛选的。
学生的大学没有筛选好,那就会容易进入到一个学生并没有那么心仪的大学了,为了避免出现筛选到不心仪的大学,学生在筛选过程中是需要做好准备的。
那他们的出路又在哪呢?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具有长期必要性和近期紧迫性
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事业,对保障就业劳动人口规模、综合素质、技能培养有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诸多产业面临深刻变革,亟需向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高质量高尖端先进制造、高知识技术和专业服务附加值的方向提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职业教育承担向各个产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对口的优质人才这一历史使命,其高速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长期必要性。
2、提高职教战略定位、多维并举提质培优
由于受到的职业教育时间较短,伴随产业转型升级,中职学生受到的较浅层次的技术和理论培训,难以适应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新兴服务业的旺盛需求,学生整体工资待遇较低,企业雇主满意度不高。高等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专升本途径狭窄,而普通教育的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较高,专科相比有较大的学历层级落差。在重学历文凭的社会氛围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因而,升学渠道不畅通造成了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小于普通教育,被贴上“退而求其次”、“无奈选择”、“低人一等”的标签。
3、内涵式发展长远之计、职教赛道空间广阔
传统民办学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学生学费和住宿费收入,单体学校的办学规模受到土地、楼舍、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制约。而上市公司的办学规模还会受到办学牌照数量限制。学校数量的扩张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限制。
并购是前些年民办高校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突出的并购整合能力,现阶段市场环境一二级价格倒挂下并购项目或难以开展。若采用自建模式,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申请审批,初期投入包括土地租赁、校区建设等费用,投入回报周期一般在 8-10 年以上,考验办学者的综合办学能力。
高职扩招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的区别是什么?
专科高校在线(https://www.huaguedu-j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职扩招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高职扩招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办学主体不同:公办院校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而民办院校则是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办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捐赠等非国家财政渠道。
管理体制不同:公办院校受国家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和监督,其办学方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都需要经过国家教育部门的审批;而民办院校则相对独立,虽然也要接受国家教育部门的监管,但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师资队伍不同:公办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师队伍中往往有较多的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且多数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而民办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且部分教师可能没有硕士、博士学位。
收费标准不同:公办院校的收费相对较低,因为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只需承担部分费用;而民办院校的收费相对较高,因为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需要通过较高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招生政策不同:公办院校的招生政策相对严格,通常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按照高考成绩进行录取;而民办院校的招生政策相对宽松,除了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外,还可以通过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等方式录取学生。
学历认可度不同:公办院校的学历认可度相对较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民办院校的学历认可度相对较低,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可能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学校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同:公办院校通常具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大的规模,发展相对稳定;而民办院校则相对年轻,规模较小,但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总之,高职扩招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收费标准、招生政策、学历认可度以及学校规模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岿异。在选择学校时,考生和家长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合适的选择。
以上就是专科高校在线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专科高校在线。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高校在线:
www.huaguedu-j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