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 20:06:46 | 专科高校在线
中国美术学院不是985工程高校,学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于1928年,时称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2000年以前隶属文化部管理,2000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16年,获批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文化部共建高校。
中国美术学院在九十四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这个过程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思想,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他们以学术为公器,互相砥砺,并行不悖,营造了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
中国美术学院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与艺术教育的双重职责,致力打造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打造具有东方文脉与方法特质的一流视觉艺术学科群,以“三育人”为核心,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策略,设立专业基础教学部,实现“两段式”教学法,在专业内建构“实验室-工作室-研究所”融通的三环结构教学模式。开创性地完成了“五学科十+学院”学科结构改革。建立以“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和“人民之心、美美与共”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本、硕、博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校历史
1928年,教育家、时任大学院院长蔡元培选址杭城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个系及预科和研究部。国画、西画、雕塑为今日中国美术学科之前身;图案为今日中国设计学科之前身;研究部则为中国艺术教育中研究生培养的先声,翌年春首次招收研究生8名。国立艺术院创办之初,首任院长林风眠即倡导“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办学宗旨。
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杭州孤山,校舍包括西湖罗苑、照胆台、苏白二公祠等。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上海沦陷,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向西撤退,途经诸暨、江西贵溪、湖南长沙,最后到达湖南沅陵。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改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址在沅陵沅江老鸦溪,学校租用当地民宅、并筑造木房作临时教室,恢复上课。
1938年,为避战火,学校西迁云南昆明。初借昆华中学、昆华小学校舍上课。
1939年,学校复迁呈贡县安江村。
1940年,学校迁至四川璧山,吕凤子接任校长。
1946年暑假,学校师生复员回杭。
1950年11月,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由华东文化部领导。
1952年10月,撤消实用美术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后又以此系为基础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53年,学院被中央文化部确定为全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同年,原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校董及校务委员经商议决定,将校产捐赠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建为杭州美术学院。
1958年6月,学院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同年,在民间艺术研究组的基础上成立民间美术系。
1993年,经国家教委、文化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中国美术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 专科高校在线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教授116人,副教授170余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12%,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7.78%。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百名青年文艺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文化部优秀专家2人,浙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8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
学科建设
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设有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联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开设26个本科专业;此外,该校还设有公共体育部、专业基础教学部、实验教学管理部、附中等教学机构;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8门、浙江省优势专业8门、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美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1个):美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动画、绘画、艺术设计、美术学、雕塑、建筑学
浙江省一流学科(4个):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建筑学
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公共空间艺术、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
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3个):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不全):绘画、艺术设计、雕塑
浙江省优势专业(8个):建筑学、绘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中国画、动画、雕塑、工业设计
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4个):风景园林、艺术与科技、广播电视编导、摄影
学术科研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设置有7个省级及以上研究机构,27个校级管理层面研究机构,33个二级院系层面研究机构;其中省级及以上研究机构为省部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的研究机构,校级管理层面研究机构以研究中心和高等专业研究院为基本组织形式,二级院系层面研究机构以研究所为基本组织形式。学校还建立了“四馆一体”格局的博物馆群平台。
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在中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中共获得15个奖项,其中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4项、优秀奖6项。同时,该院教师赵延年、王伯敏获得了“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范景中的《书籍之为艺术——赵孟頫的藏书与<汲黯传>》一文获得“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2006年4月,中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至2009年度完成了全部创作和展览,中国美术学院14件作品入选。
学术期刊
《新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该刊物素以学术性强而受到人文科学研究者的推崇。《新美术》在介绍传统艺术和现代具有创新意义的美术作品之外,还刊登中外美术理论研究论文,并致力于将艺术史研究纳入人文学科之中,使之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新美术》被评为国家核心期刊,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ms211)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排名中都因刊物的学术水准和办刊质量被列为美术类首位。
《新设计》丛集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类专业出版物。内容分A、B版二大板块。A版以设计史论为主,坚持学术公开公正的争鸣,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集纳鲜明有力的学术创见。B版内容关注时尚前沿动态,推介业内焦点人物,提倡概念设计案例,强调审美视觉的当代性。与此同时,《新设计》丛集还将研究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己任,开设“民俗民艺”、“校史长廊”等专栏。
合作交流
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与圣艾蒂安国立高等艺术设计学院、法国第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尼斯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巴黎国际艺术城、罗德岛设计学院、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德雷塞尔大学、加州艺术学院、明尼阿波利斯艺术设计学院、缅因艺术学院、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罗马工作室、索非亚国立艺术学院、澳洲国立大学美术学院、苏黎世艺术大学、明斯特造型艺术学院、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汉堡造型艺术学院、卡尔斯鲁厄国立艺术学院、金斯顿大学、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皇家艺术学院、弘益大学、启明大学、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大学、列宾美术学院、筑波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岐阜女子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千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台湾艺术大学、元智大学等42所海外及港澳台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该校每年还举办为期数周的中国文化艺术短训班。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双一流的全称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23-10-26 16:30:15
2023-10-20 12:21:25
2023-11-06 11:58:29
2024-02-01 12:14:45
2023-11-14 16:22:55
2023-09-20 08:02:28